为进一步优化本学期课程实施路径,确保课程内容贴合各年龄段幼儿发展需求,充分盘活教育资源,近日,我园组织级组长以上成员开展本学期课程计划专项审议活动。活动围绕课程计划分享、时间统筹、方案优化三大核心环节展开,以严谨细致的研讨氛围,为新学期课程高质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级组分享亮思路,集中商议定时间
活动伊始,小、中、大及托班四个级组依次上台,围绕本学期课程计划进行全面介绍与分享。各级组长结合前期调研与幼儿发展特点,清晰阐述了课程目标、主题框架、活动安排及资源利用思路。在分享过程中,针对需要全园统一时间开展的园级品牌活动,结合目前的课程计划安排确定大致时间。大家结合幼儿作息规律、季节特点及园内资源调度情况,逐一明确活动时间节点,确保各项课程活动有序衔接、高效开展,避免时间冲突与资源浪费。
聚焦期初课程,多维审议促优化
在级组课程计划介绍后,活动进入期初课程方案深度审议环节。与会教师紧扣 “年龄段特点” 与 “资源盘活利用” 两大核心,从课程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实施路径等多个板块,积极分享发现与建议,对小、中、大三个年级的课程方案进行全面盘点与优化。
小班:聚焦适应需求,筑牢课程 “安全感”
针对小班期初适应课程,教师们重点围绕 “幼儿需求” 与 “家长融入” 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小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区域环境与游戏材料是缓解分离焦虑、建立安全感的重要载体。审议中明确,小班需进一步优化区域设置,保留幼儿感兴趣、能自主参与的游戏区域(如娃娃家、图书区等),并对游戏材料进行细致排查 —— 从材质安全性、尺寸适宜性到卫生清洁度,确保每一件材料都能让幼儿安全、放心使用。同时,针对部分小班家长可能比幼儿更严重的分离焦虑问题,与会人员提出可通过 更多元的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学习缓解焦虑的方法,引导家长从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真正融入小班适应课程,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中班:解读 “灵动” 内涵,激活课程 “生长力”
中班本学期课程以《灵动的中班》为主题,审议过程中,首先聚焦 “灵动” 二字的内涵解读,一致认为 “灵动” 需贴合中班幼儿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动手能力提升” 的年龄特点。围绕这一核心,大家从多维度探讨课程拓展方向:在幼儿层面,可设计更多探究性、体验性活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表达;在教师层面,需提升课程设计的灵活性,根据幼儿兴趣生成动态课程内容;在班级环境层面,应打造可互动、可变化的 “灵动环境”,让环境成为课程的 “隐形教师”,充分激活中班课程的生长力与趣味性。
大班:链接实事热点,彰显课程 “教育性”
大班期初课程《自信大方的大班小朋友》,则因与 “9.3 大阅兵” 这一全民关注的实事热点相链接,成为审议焦点。教师们认为,大阅兵所传递的 “自信、坚毅、爱国” 精神,与大班幼儿 “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展示自我” 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审议中明确,可将大班承担的幼儿园升旗仪式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引导幼儿在实践中理解 “自信大方” 的内涵,学会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同时在审议过程中达成共识,本学期需重点关注课程的评价与建议落实 —— 建立 “幼儿自评 + 同伴互评 + 教师评价 + 家长评价” 的多维评价体系,及时记录幼儿在课程中的成长与问题,定期汇总评价结果并优化课程内容。
此次课程计划审议活动,不仅明确了本学期课程实施的方向与重点,更凝聚了领导层面的教育智慧。未来,我园将以此次审议为起点,持续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细节优化,不断盘活各类教育资源,让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成长的有力支撑。
(撰写:沈艳 审核:陆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