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师幼互动质量,2025年4月7日下午13:30,我园全体教师在三楼教研室开展了以"有效回应策略与幼儿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王蓉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通过理论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元形式,深入探讨师幼互动中的回应艺术。
一、提问策略:启思促学的"金钥匙"
活动伊始,教师们围绕"如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思维"展开热烈讨论。谭越月老师提出"启发式提问需聚焦问题本质",顾燕老师分享建构区"引发式提问"经验,宣好老师强调"反思式提问"对幼儿元认知发展的价值。仲汝君老师结合情景教学案例,指出提问需"立足幼儿视角,搭建思维阶梯"。王蓉老师总结道:"提问是动态调整的过程,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层设计——小班提问要具象化、生活化,中大班可增加思辨性、合作性问题,避免'对不对''是不是'等封闭式提问。"
二、回应本质: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建构"
在"回应理解"环节,教师们通过头脑风暴厘清核心概念。唐云贞老师认为回应是"师幼情感联结的桥梁",宣好老师提出"分层回应"策略,强调"观察幼儿真实需求比预设答案更重要"。针对"无效回应"的辨析,周淼老师指出"否定式回应"的危害,杭娟老师补充"敷衍式肢体语言"的负面影响。王蓉老师系统总结:"有效回应需兼具及时性、教育性,需通过语言、神态、动作传递支持,避免单向说教。"
三、案例剖析:见微知著的实践智慧
通过观看真实教学视频,教师们分组研讨回应策略的得失。仲汝君老师组发现教师存在"口头禅式回应"问题,提出"先联结情感再处理行为"的改进策略;邵梦楠老师组聚焦"封闭式回应"的弊端,建议"预留思考空间,鼓励幼儿自主表达"。两组代表的分享引发深度共鸣,大家共同梳理出"追随式回应""挑战式回应"等有效策略,明确回应需"观察幼儿行为、解读发展需求、提供适宜支持"的三步流程。
四、情景模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专业能力
活动进入实践环节,教师们分组模拟五大典型场景。在"小班玩具争夺"情景中,顾燕老师通过"共情倾听+提供选择"化解冲突;在"美术课堂显摆"场景中,宣好老师运用"具体描述+启发提问"引导幼儿深化创作。仲汝君老师在"幼儿争执"模拟中强调"倾听比评判更重要",薛苗老师在"科探区游戏"中示范"同伴互助式回应"。针对"公开课沉默"现象,邵梦楠老师提出"渐进式鼓励+同伴示范"的破解方案,获得一致认可。
五、总结升华:回归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
活动尾声,张园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回应的终极目标是支持幼儿发展,需贯穿游戏、生活、集体活动全场景。"她强调教师应成为"敏锐的观察者、智慧的引导者、温暖的陪伴者,通过"观察-分析-支持"的闭环,实现回应从"技巧层面"到"教育理念"的升华。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实践-反思"的螺旋上升模式,不仅深化了教师对有效回应的认知,更在真实场景中锤炼了教育智慧。我园将持续开展此类专题教研,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让每一次回应都成为幼儿成长的阶梯,让每一份互动都闪耀教育的温度。
(图文:陈玲 审核:殷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