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对科学材料投放的深入理解与实践,近日,我园开展了以“聚焦科学区域 共研材料投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共学、畅聊、练兵和提升四个环节,围绕科学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科学探索环境,支持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共学:理论引领,明确方向
活动伊始,全体教师共同回顾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相关经验与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教师们明确了科学区域材料投放的关键点:一是要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二是要关注科学领域相关指标,指向幼儿的能力发展。这一环节为后续的实践研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畅聊:分组体验,分享感悟
在“畅聊”环节,教师们分组体验了不同年龄段的科学探究材料:大班(电路)、中班(管道)、小班(磁铁)。通过亲身操作,教师们对材料的特性、幼儿的操作难点以及投放策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大班电路材料:教师们发现,电路材料既可以在建构区进行拼搭,也可以在科学区进行电力游戏。材料分为局限性和开放性两种,建议分阶段、分层次投放。针对幼儿对乐高拼搭的兴趣较高但对电力游戏兴趣不足的情况,教师们认为开放性的材料更易于幼儿上手,同时需要关注材料的互通性。
小班磁铁材料:教师们认为磁铁材料需要循序渐进地投放,并通过增加情景化设计吸引幼儿的兴趣。针对磁铁材料单一的问题,建议结合生活中的磁力现象,投放辅助材料,如磁性大小不同的磁铁,以丰富幼儿的探索体验。
中班管道材料:教师们发现,管道材料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建议先对材料进行分类,让幼儿熟悉后再进行组合游戏。同时,教师们思考了管道材料的科学核心经验,认为应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合作与调整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们一致认为,材料投放应注重层次性,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提供支持。同时,持续观察幼儿的探索过程,及时调整材料投放策略,是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关键。
三、练兵:分层设计,实践策略
在“练兵”环节,教师们围绕磁铁材料,设计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材料投放策略:
小班:第一阶段投放磁性物品,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概念;第二阶段投放现成磁铁,探索磁力;第三阶段投放辅助材料,探索磁力的大小。
中班:第一阶段结合自然物探索磁力;第二阶段探索磁铁的特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第三阶段与其他区域联动,如美工区,进一步拓展磁力的应用。
大班:第一阶段探索磁力的大小;第二阶段探索生活中的磁性物品,如磁悬浮列车,深化幼儿对磁力的理解。
四、提升:总结反思,明确方向
活动最后,教师们对科学区域的关键词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科学”“探索”“有目的”“有计划”的核心要点。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教师们总结了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方向:小班以感官类活动为主,中班注重观察类活动,大班则侧重探索类活动。教师们表示,将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优化材料投放策略,支持幼儿在科学区域中的深度学习。
(图文:陈玲 审核:殷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