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新闻聚焦>>文章内容
教师成长系列:聚焦审议 提升品质——记安幼课程审议研讨活动
录入者:顾珺   来源:原创   点击:   发布时间:2021-03-12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总和,那么如何优质有效的设计、实施、总结课程就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必修课。课程审议就是对课程价值真假与否的有效检验手段,万丽老师利用3月12日中午研讨时间借助两个核心话题,对安幼的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课程审议的深入培训。

  话题一:课程审议最终目的是什么?审什么?如何审?

  大中小三个年级组的老师们针对主题审议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了积极地讨论和详实的记录。小班组的研讨结果由王蓉老师进行分享,她们从“背景”、“目标”、“内容”、“资源”以及“儿童”五个切入点来讲述了课程前审议过程中要审的内容,并要求充分做好前期调查来辅助前审议活动的顺利开展。中班组关于课程中审议的思考则由朱红芬老师以条理清晰的“目标”、“审议内容”以及“审议方法”三方面进行阐述,特别是审议方法中的以孩子视角提出的4问:“孩子已经学到了什么”、“孩子的发展现状”、“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后期该如何做”,给老师们今后的后审议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大班组的邵梦楠老师重点从课程后审议中的课程资源的建立、审议和完善成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分享。

  话题二:课程中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是怎样的关系?

  关于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之间的关系,老师们从不同的课程切入点各抒己见。顾珺老师以主题课程的审议为切入点,前审议时教师的预设应在前,先于幼儿生成,一定程度上引领幼儿的生成;中审议阶段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互相辅助,随时改变;后审议阶段总结幼儿生成产生的经验,对下一个级组开展主题课程进行大致的教师预设。鲍盼盼老师结合本班近期生成的青花瓷课程讲述了在随机产生的班本小课程中幼儿生成在前,教师预设辅助的关系。巢亚娟老师用“开小口挖深井”的理念解释了幼儿生成活动中教师的课程精神。讨论的最后万老师的总结“预设为主,生成为辅,生成不是盲目的跟随孩子走,要有思考和抉择。”让老师们对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课程的一次又一次审议,是为了课程品质的一步又一步提升;思考不断,提升不止。善于反思和价值取舍是每一位教师面对课程应有的研究态度和能力,幼儿为本是幼儿园教师在课程精神的基础上所需坚守的课程原则。

  (摄影:顾珺  撰稿:顾珺  审核:钱卫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新北区安家中心幼儿园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新西路3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